中国信科 - OFweek智能汽车网

来源:乐鱼买球    发布时间:2025-08-16 04:22:09

  Lyft、Uber双巨头牵手百度,无人驾驶的“中国方案”如何重塑全球出行?

  文/熊逾格 编辑/子夜 20天,“中国变量”正在改变无人驾驶全球格局。 2025年8月5日,萝卜快跑宣布与全球出行平台Lyft达成战略合作。据官方公告,双方计划于2026年率先在德国和英国部署萝卜快跑

  终于,设计师还是忍不住下手,把科幻片里的“太空车”带入生活了! 8月5日,通用汽车中国正式对外发布了别克ELECTRA ORBIT概念车,这全由通用汽车中国前瞻设计中心构想开发的全新概念车,采用了

  文|谢泽锋 编辑|杨旭然 日系汽车正陆续告别中国市场,最新的一个名字是三菱。 从出口中型卡车,到成立发动机合资公司,为中国汽车产业提供发动机,高峰期一度占据近1/3的市场占有率。拥有三菱发动机加持的一些

  引言 你能想象吗,以后在国外打个车,来的可能是一辆来自中国的无人出租车! 最近,网约车巨头 Uber 干了件大事,一口气和多家中国无人驾驶公司达成合作,要在全球组建一支超猛的 Robotaxi 车队。

  在2025年第二季度,以色列汽车市场经历显著下滑,同比下降超过三分之一,但中国品牌却逆势增长,表现亮眼。 Jaecoo J7成为市场最大黑马,摘得季度销量冠军;奇瑞、极氪、极越、小鹏、比亚迪等品牌纷纷

  汽车出口,不单单是把车卖出去 中国汽车出口量稳居全球第一后,正加速迈入出海2.0阶段——不再局限于整车贸易,而是通过海外建厂、技术输出与品牌深耕构建全球化竞争力。 当地时间7月1日,比亚迪巴西巴伊亚州

  引言 曾几何时,中国汽车工业被贴上“山寨”“低端”“技术落后”的标签,内燃机技术被欧美日车企按在地上摩擦了上百年。 合资品牌赚得盆满钵满,国产车却只能在10万元以下的市场“内卷”。 可谁能想到,新能源

  芝能智芯出品 黄仁勋在其2025年第三次中国之行中,围绕AI芯片、产业合作、中美关系、开源生态、H20芯片重返市场、电动汽车等议题,展开了系统阐述,传递出全球科学技术供应链相互依存下的合作逻辑。 无论是C

  当特斯拉Robotaxi在奥斯汀街头悄然载客,当Waymo与Lyft紧急结盟,一场改写全球出行版图的竞赛已进入白热化。 昨日,中国无人驾驶领域迎来里程碑式突破。百度旗下萝卜快跑与全球出行巨头Uber宣

  引言 2015年,当百度无人车在雾霾指数400的北京五环完成首秀时,围观群众还认为自身在看科幻电影。 十年后,中国无人驾驶的故事却演成了魔幻现实主义——小马智行和文远知行互撕谁更配坐牌桌;比亚迪给

  低空经济迎来造富潮 作者|在洲 飞行汽车行业,来了一笔大生意。 上海时的科技有限公司,刚刚拿到了来自中东的阿联酋企业Autocraft的订单,共350架E20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eVTOL),订单1

  作者 邱锴俊 编辑 章涟漪 电动化是上半场,智能化是下半场。 智能化也是未来汽车之战,争夺AI时代豪华品牌定义权的重中之重。 当前,智能汽车行业已经在L2级辅助驾驶阶段徘徊许久,无论是提出L2

  2025年6月,德国新车市场持续萎缩,同比下降13.8%,成为近几年表现最疲弱的单月之一。新能源车型,尤其是插电式混合动力与纯电车型保持强劲增长。 主流本土品牌普遍下行,中国品牌在边缘阵地持续推进,呈

  2025年6月,澳大利亚汽车市场实现连续第二个月同比增长,整体销量达127,437辆,同比增长6.2%,创下七年来同期新高。 中国汽车品牌强势上扬,中国制造车型在澳销量占比升至23%,比亚迪跻身品牌榜

  芝能智芯出品 面对快速演进的智能汽车生态,中国市场正成为全世界汽车电子技术创新的重要舞台。 恩智浦在这一轮产业演进中选择了更深的本地化路径:以“在中国为中国、在中国为全球”为战略定位,在电驱、BMS、E

  作者 万年青 编辑 王博 2025年的初夏,当PC行业还在讨论AIPC能不能重振市场时,半导体巨头英特尔毫无征兆地一脚急刹车,把曾寄予厚望的汽车业务砍了。 据美媒 Oregonlive 报道,英特尔将关闭其汽车业务部门,该部门大部分员工将被裁员

  无人出租车,人工智能最好应用场景之一 作者 魏 强 编辑 卢旭成 2025年6月22日,特斯拉正式推出无人驾驶出租车(Robotaxi)服务,10台Model Y(而不是之前曝光的无人出租车)变身为Robotaxi投入使用

  这才是马斯克的超级大招? 马斯克画下的大饼,终于有了雏形。 逐渐将事业重心放在科技和汽车的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发文称将在 6 月 22 日开启特斯拉 Robotaxi 的试运营,但规模小到仅涉及

  出品 创业最前线 作者 肖恩 编辑 方芳 美编 邢静 审核 颂文 特斯拉Robotaxi业务的商业化运营终见曙光。 美国当地时间6月11日,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正式宣布,暂定将于6月22日向公众提供Robotaxi服务

  价格战是车企的“肾上腺素”,但无法替代“长期造血能力”。中国车企频繁陷入“内卷”,在某种程度上或给予全球品牌反攻机会,它们正在等待中国市场的“内卷红利期”结束

  文:小戎,编辑:赵元,出品:增长工场 中国无人驾驶公司,正在加速挺进中东。 5月27日,小马智行与迪拜道路交通管理局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宣布2025年于迪拜启动测试运营、2026年推进全无人商业化落地

  当人们谈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时,往往会聚焦于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电动化技术。比亚迪、蔚来、小鹏等品牌在海外市场的快速扩张,似乎已经为中国汽车贴上了电动先锋的标签。 然而,一个深刻却鲜为人知的转变正在

  让行业更好地活。 文 华商韬略 陈斯文 中国汽车,正在经历一场大反转。 几年前,从新势力到传统车企,纷纷撒豆成兵般孵化子品牌、成立事业部,甚至把它们独立运作,推向资本市场

  引言当迪拜街头的骆驼看见顶着激光雷达的中国无人车淡定路过,当瑞士雪山下的无人车精准识别出突然变道的阿尔卑斯观光巴士,你会发现:中国无人驾驶正在用 “技术 + 烟火气” 重新定义全球出行。从香港的右舵左

  芝能科技出品 随着特斯拉的进入,Robotaxi的预期正逐渐升温,所以高盛也写了一份报告《中国Robotaxi商业化之路》。 伴随着人工智能、感知系统、算力芯片和政策体系的同步演进,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正以可预见的速度迈向大规模商业化

  近日外媒报道称,在遭受重大亏损后,捷豹路虎将于明年停止在中国生产自己的车型,转而采用中国平台打造全新电动化产品。对此,捷豹路虎官方澄清指出,目前奇瑞捷豹路虎在中国的生产活动一切正常,未受到任何影响。

  2025年4月,墨西哥轻型车市场出现阶段性回调,整体销量为10.8万台,同比下降4.6%,但累计销量依旧保持小幅增长。 在需求放缓的大环境中,传统强者如日产稳中有升,而新兴品牌尤其是来自中国的企业正悄然改变当地竞争格局

  引言 1992年,国防科技大学的实验室里,一台代号ATB-1的汽车正以21公里/小时的速度在校园内画圈这是中国第一辆无人驾驶汽车的处女秀。 没有方向盘后的司机,没有副驾上的安全员,只有车顶天线疯狂旋转,像极了科幻电影里偷渡到现实的赛博幽灵

  引言 2025年4月的后面一周,全世界汽车圈上演了一出“左右互搏”的大戏 丰田先是在上海车展牵手“中国Waymo”小马智行

  美国交通部近日抛出一枚重磅政策炸弹大幅放宽无人驾驶汽车安全要求,试图在自动驾驶“军备竞赛”中抢占先机。这一决策不仅关乎全球自动驾驶产业格局的重塑,更折射出中美技术博弈的深层逻辑

  4月23日,2025上海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启幕,虽然许多车企在一季度就进行了密集的产品与技术投放,但在上海车展上各大车企依旧是拿出了应对新时代汽车竞争的秘密武器。 在2025年上海车展的

  导语 Introduction 谁都别活的定价,永远是那把最锋利的刀。 “疯狂,真的太疯狂了。” 绝不是杜撰,这就是本周连续参加了两场新车发布会后,心中油然而生的最大感触

  当全世界汽车产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之际,中国车企正以颠覆性姿态重构市场格局。 中汽协发布最新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比亚迪汽车出海再创历史上最新的记录。2024年12月,比亚迪出口6.1万辆,同比增长68.1%。2024年,

  Pix独家丨保时捷中国的智能驾驶,交给地平线 月,保时捷高层透露,有意在电池、ADAS、互联、娱乐系统这几大方向上与合适的中国本土供应商合作。如今,保时捷已经确定了高级辅助驾驶(ADAS)的一些合作方。文鲁彦博编辑冒诗阳汽车像素(ID:autopix)原创我们独家了解到,保时捷已经与地平线在智能驾驶的研发上展开合作